第五章《中国人的教训.下册》(1)
书迷正在阅读:绑定国运:开局扮演老天师!、神域战场:开局拿到王之财宝、龙门警察翘班记、全球映射:开局我是满级大佬、全球打宝:我的爆率百分百、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故事、澳门文学编年史(全五册)、娱乐:沉睡十年,醒来火爆世界、复联後世代:从绝境病毒开始、我家後院通火影小人国
安世历遍七州,所以当时有‘铁汉’之称。”像刘安世居然能够存活下来,像苏轼最後赦回中原常州,是极少的幸运者。凡流放於荒州野县的两宋政治人物,最後无不瘐毙於蛮烟瘅雾的毒域。然而,比之明朝的“腰斩”、清朝的“凌迟”,相对而言,就算是“仁政”了。若无赵匡胤的誓碑,恐怕连这点“仁政”也是不会有的。 ??两起“文字狱”事件,很大程度因党争而起:神宗支持变法,变法派便借苏轼一案,打击反变法派;同样,哲宗继位後,宣仁高太后主事,她反对变法,反变法派便拿蔡确一案,搞倒变法派。但是,当案件进入实质阶段,到底要怎样处置时,是杀是关,是释放还是流放,便出现与他朝迥然不同的众说纷纭现象。明朝也好,清朝也好,“文字狱”的第一目的:消灭意识形态上的异己分子,镇压持不同政见的文人;第二目的:亮出屠刀,人头落地,杀鸡给猴子看,警示文人必须夹着尾巴做人,按照主流意志行事。元、明、清的知识分子,恨不能把头缩进裤裆里去,吓得连屁也不敢放得一个,就是没有大宋王朝“不杀士人和言事者”的保证。所以,在宋朝,无论变法的,反变法的,对於蔡确的惩罚,齐感不妥。遂不分殄域,不计前嫌,联合起来,要求皇帝按祖宗之法,也就是按赵匡胤誓碑来处理。 ??北宋这两起“文字狱”案件,雷声大,雨点小,都以流放了结。苏轼流放得近一点,蔡确流放得远一点,这就是赵匡胤那块誓碑的作用了。 ??“乌台诗案”来势汹汹,大有就地正法的形势。苏轼被押到开封,关进大牢,大家都替他捏把汗,他自己也吓得魂不附体。慢慢地有人为他缓颊,都拿誓碑的精神说事。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轼既下狱,众危之,莫敢正言者。直舍人院王安礼(王安石之弟)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