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清丈田亩
民籍册之中,所以天下的官田、民田、职田、荡地、牧地,统核地非常清楚,然而这样的制度,其实也有不足,而且非常容易被地方官吏利用钻漏洞。比如说通行丈量用的是元朝的里社制,诸州县原着居民以社分里甲,移民迁过来,自然是比不上原住居民的,分屯之地就以屯分里甲。社民先占了好田,而屯民新占的田亩不仅低等,而且狭小,所以官吏在清丈的时候,把屯地谓之小亩,社地谓之广亩。但是所有的田亩都要核入赋额,吃亏的就是屯民了,而且有司以大亩当小亩以符洪武三十年的旧额,有数亩小田当成一广亩,步尺参差不一,怎样赢缩就看当地的官吏了,这样不过几十年,就会出现土地不均,而且为日後新兴的官绅豪强抢占土地提供了方便之门。 现在就要趁这些抵住豪强没有形成之前,赶快将张居正的一套办法定成国策,没错,张昭华拟定的《清丈条例》,就是秉持日後张居正清丈田亩的办法——张居正除了考成法之外,一切的改革都以清丈田亩为基础,就是专门针对豪强地主官绅的。 他的办法是,天下田亩通行丈量,用开方法,以径围乘除,畸零截补。 没有什麽广亩、小亩,天下所有的田亩,统一一种丈量方法,就是径围乘除法,核定田亩,只有老弱病残、寡妇这样的“畸零田”,可以截补。 这种方法一旦确定下来,豪猾不得欺隐,里甲免赔累,而小民无虚粮,更可以在此之上,慢慢推行赋役改革,这应该是所有改革中最难也最需要时间的,别以为此时一切制度草创,似乎就没有什麽赋役不均和胥吏盘剥问题,相反,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出现,而且问题还很严重。 当初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赋,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杓,民田减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