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转桌
起来,向宫正嬷嬷推荐了手上的文章,其他女史都不由自主的停下来一起去看,反覆读了两遍,无一不是连连点头。 只见这篇文章作的体制朴实,音调和谐,基调圆熟,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而且立意广阔,用四书的中庸破题论证,在看到这一点之後,女官们又调出张昭华的卷子来看了,因为张昭华也是以中庸破题的,只有这两份卷子用了四书中的东西,其他秀女的卷子都仅仅是从女诫女训里面破而已。 两相对比之後,女官就又为之惋惜了,明明张昭华有水平做的更好的,但是不知道怎麽回事,水平差了一大截,所以现在她们手上的这份卷子就是鹤立鸡群了,所有女官传阅了一遍之後,又细细检查了遣词造句无误,韵脚韵律流畅後,都认为这是毫无例外的第一了。况且这手字,端正秀丽,在所有秀女中也是写得最好的,但凭这一点,不给她圈圈也不可能。 再看看名字,果然是光禄寺少卿之女马氏,大家心里都知道这应该是毫无意外要入主东宫的女人,前途不可限量,给她判魁首,自然是合乎题中之义。 之後又判了几份写得算是不错的,隔天张榜公布了分数,一共取了一十七名。也就是说,在这场阅选中,顺利过关的只有这一十七名,其中有五名指挥使家的女儿,十一名文官的女儿,余下只有一个张昭华,是平民女子出身。 当然这是她们识字的秀女的考核,还有不识字的秀女,她们的考核是写大字和背书,背的是《百家姓》和《千字文》,这里面顺利过关了二十八个,都是资质不错,可以慢慢培养的。这两拨顺利入选的加起来不过四十五个,这四十五个人进入下一轮的审核,据说是其他一百三十个就是很确定身份了,都会充入掖庭当宫女。 张昭华看到自己的名次,在十七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