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第261章 君臣不合,请找苏良;久晴不雨
??参知政事范仲淹在两年前以个人之财,在老家苏州建造了一座范氏义庄。 ??包括义庄一座、义田数千亩、义塾数个,可惠及所有族人。 ??此事一出,立即引发了百姓们的大讨论。 ??羡慕,特别羡慕;倾佩,尤为倾佩。 ??此乃大善事也。 ??大宋的士大夫官员临近致仕之时,往往都会在老家购置田产,颐享天年。 ??但他们的钱只会给家人,绝对不会给远亲和同族之人。 ??更不会像范仲淹这样直接将钱做慈善,以义庄的形式帮助族人。 ??此范氏义庄,可慈幼、可养老、可赈穷、可恤贫,可宽疾…… ??虽然只是针对范氏族人及周边乡邻。 ??但从当下的礼法来看,已经足够伟大了。 ??且还开了做慈善的先例。 ??自唐後期,门阀士族制分崩离析後,民间宗法制度就成了主流。 ??换言之,下层管理,依靠更多的是家族、血缘和姻亲。 ??范仲淹将仁善之举传递全族,做到了推己及人、以国为家,此为儒家之礼。 ??为防乡亲、姻亲、亲戚陷於贫窘,用义庄粮米量行济助,此为义。 ??为令范氏家族长存兴旺,人才辈出,特设义学,此为孝。 ??倾尽私财,买义田外租,不分穷富贵贱,按需资助,实乃儒家仁爱精神的传递,此为仁。 ??礼义仁孝,范仲淹全做到了,然後却没有任何声张。 ??此等精神怎能不令人钦佩! ??一个义庄足以解决数百名贫困百姓的问题。 ??若大宋官员人人都学范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