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齐家奇人棋行险 修身休战羞帮闲(下
,那麽其原经是什麽样子的?当时的佛经原典使用的都是巴利文,巴利文是一种语言,但并不是一种文字。它可以用包括汉语在内的书写文字,以及诸如佉卢文,婆罗米文,天城文等文字转写下来。婆罗米文主要出现与孔雀王朝及後孔雀王朝时期的石刻,陶器。而天城文的出现就是千年後的事情了。佉卢文的确出现过佛经传写,但主要在大夏地区应用,且在公元三世纪左右,随着大夏的灭国直至影响力完全消散,这种文字也因此失传。那麽汉字就成为了经书的最佳载体。在汉语经文中,至今仍然存在大量梵文(巴利文)直接转音的文本。可以说佛经是在中国才开始书籍化的,这也使得中原地区发展出了独特的,基於经典文本,重机锋清谈的新佛教文化。清谈本出玄学,在魏晋以前本是道家体系范畴的学问,後来又演化出了佛家禅学分支。禅这个词虽然是梵音音译,但大家都应该知道汉传佛教的禅学和印度的面壁苦修的那些调调不是一个套路。 ??上座部和藏传佛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口口相传为主要的传经方式,类似於今日密宗。上座部的三藏(经典经文)既《巴利律藏》,都是以巴利语流传的。据说在公元433年的大集结中才被集合抄录在树叶上。而那时的汉语佛教经典已经汗牛充栋了。 ??我们举一个比较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割rou喂鹰这个故事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的出处是三国时期康僧会所译《六度经集》。割rou喂鹰的原型在上座部典籍中根本不存在,与之最相近的是剜眼施鹫的故事,但是背後的意义却全然不同。 ??事实上关於割rou喂鹰的真实典故,绝大部分人也只知道一半,以为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波萨达国王(佛祖得道前身份)施仁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