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把脉漕河,治病救国
??“其四,钞关之险。自南往北,七大钞关,漕船、民船都要查验。大天官当面,自知此等关津所在,吏治极难。官吏既少,诸闸为隘,这是天险要冲之外又阻运河通畅的人险。但若撤了钞关,朝廷财计又少一大笔岁入。” ??“这最後,便是南粮之远。”李三才最後一句话最简单,“只能南粮北运,漕河诸弊,病灶就是这四字。” ??因为要南粮北运,为了保证时效,所以南直隶和三省田赋要南京户部就近代征。 ??因为还要保证稳定送到,所以要养着漕军,要养护河道、漕船。 ??朱常洛这才点了点头:“漕台所言,足见深明漕河精要。京师在北面,九边要守土,粮食只能从南面运来。这一点是病灶,那这漕河弊病就只能治标,治不了本。道甫,你既明其害,可有对策?” ??“……臣愚钝,徒见症结,束手无策。漕河牵一发而动全身,两百年来圣君能臣都没有好法子,臣在淮安也只能勤勉谨慎,不敢寸进,还望陛下恕罪。” ??李三才知道皇帝可能是有心解决问题的,遮洋总不是要改制为商吗? ??但漕军在册十余万,漕河沿线百万百姓已经找到了各自的位置、靠着如今的漕河体系生活,李三才并不看好皇帝和朝廷能拿出什麽有效的办法。 ??这是既与天斗、又与人斗的难题。 ??再次迁都南京,自然不必这麽极限依赖这条漕河了,但那又意味着广袤的北方远离中枢。边防不可废,封疆大吏和边疆重将的割据隐忧,皇帝能够接受? ??现在就是这种格局,皇帝在北京,北方相对稳,江南就自恃赋税、朝廷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皇帝也不能既要又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