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把脉漕河,治病救国
??神情体态写满四个字:不置可否。 ??“……其二便是要冲之阻。过江、过淮、过山东,一是横渡大江之险,一是大河入淮处之淤,一是山东地势之高,这三处要冲,常常阻塞。长江天险无法可想;潘季驯治黄淮虽功德无量、淮安附近仍是水情莫测、久则淤积;至於山东,或者难於取水,或者患於黄河溃水。只说最近这些年,臣下们就想了不少法子。” ??他如数家珍一般,先说起具体例子来:“万历二十一年,总河舒应龙在微山湖东开渠四十五里连通泇河,既可济漕河,又可泄洪蓄水。然渠道窄浅,不能行船。万历二十五年,总河刘东星再疏泇河,去年又奏请加宽挖深,未能得旨。泇河若能通行,至少能有三四成船只不必借黄行运……” ??朱常洛默默听着。 ??潘季驯已经去世六年了,他主持的治河工程,前不久不是又被他翻出一桩旧事吗?清河口仍旧淤积,像是佐证了李三才的说法。 ??但他说的这两条,都属於客观问题。 ??不能说不对,但只能说根本还是在泛泛而谈。 ??把这些当做症结去解决,无非是朝廷又要花去天量的银子还不一定能成功。 ??“……其三,运军之怠。” ??李三才看皇帝始终没什麽反应,终究还是说到了人的方面。 ??这一次,大家给了他反应,都看向了他。 ??包括王承勳。 ??於是李三才只看着皇帝,沉重说道:“臣身负漕运之重,提督漕军军务,时感有心无力。运兵佥派,难;将官克扣、逃卒众多,难;地方征役难以推脱,难;漕船败朽、造办修缮不力,难;运兵众多,俸粮行粮巨耗,难。” ??李三才连说五个难,语速加快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