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老工匠严华悔不当初
,有一次严华所在的小队就遭到了这种待遇。工料被克扣,导致弓起不能按时完成。 ??结果,恰逢工部工部侍郎下来检查,这个黑锅自然不能由兵仗局的官员来背。 ??兵仗局的大使略施手段,就将罪名加在了匠户们的身上。 ??严华气不过,上前跟工部侍郎理论,结果被治了个大不敬的罪名,罚去一年的饷银,当众打了二十大棍。 ??事情到这儿本来也就算了。 ??奈何严华一家就指望着他的这些饷银生活,平时拖欠,并且下发的本就不足,这次再被扣去一年,眼瞅着家里就揭不开锅了。 ??严华只能孤注一掷,在大街上拦轿告状。 ??没想到这下可是捅了大篓子。 ??因为克扣匠户的粮饷以及生产火铳的精铁等物,这本就不是兵仗局一家所为,而是从户部到工部上下,凡是经手的部门,就没有一个手脚乾净的。 ??严华这一状,几乎算是把京城大半个官场给得罪了。 ??最後,他不得不跟兵仗局的几个匠户一块儿逃亡,到了榆林卫。 ??明朝户籍制度严格,表现的一个方面就是人们都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故乡。 ??能在全国各地自由出行的,也就是有功名的秀才,或者是名士绅才行。其他人,包括一些行脚的商人,必须得有路引才行。 ??还好天启年间很多事情都比较混乱。严华一夥走运之下,顺利地到达了榆林卫,开始在定居。 ??大半辈子,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现在的严华只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哪怕苦些累些也没关系。所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