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小说网 - 原创同人 - 中国人的教训(共2册)在线阅读 - 第五章《中国人的教训.下册》(1)

第五章《中国人的教训.下册》(1)

中,有一则关於“车盖亭诗案”的感想,此公以十分讶异的笔调写道:这是怎麽回事呀?“若论(蔡)确设心之jian险,措词之凶悖,虽诛戮尚不足蔽辜,仅从远窜,已属宽典。乃当时万口同声,以为太过,即号为正人君子者,亦出死力救之。谓圣朝务宜宽厚,力言於宣仁後帘前,并言於哲宗者,范纯仁及王存也。谓注释诗语,近於捃摭,不可以开告讦之风者,盛陶也。谓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者,李常也。谓恐启罗织之祸,上疏论列,及闻确谪命,又奉还除目者,彭汝砺也。谓薄确之罪,则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於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皇帝宜敕置狱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则仁孝两全者,苏轼也。甚而范祖禹先既劾确,及问新州之命,又自谓自乾兴以来,不窜逐大臣,已六十余年,一旦行之,恐人情不安。又甚而邵康节局外评论,亦谓确不足惜,然为宰相,当以宰相处之,而以范纯仁为知国体。可见是时朝野内外,无不以为谪确为过当。”

    ??赵翼为清朝大学士,自然是以大清王朝对待“文字狱”的观点,来看待蔡确这几首牢sao满腹的诗。他认为统治者屠灭自由表达意志的文人,是天经地义的,而文人只能跪着活而不能站着生,而对大宋王朝的文人,不但敢於提出异议,而且对范纯仁等一乾人,平素与蔡确形同水火,泾渭分明,观点对立,互不相能,都是对“熙宁变法”持反对观点,因而程度不同地受到王安石及其党羽的打击、排挤、压制、远谪。一到了有悖祖宗之训,有违誓碑之旨,就都跳出来为一个罪犯求情。正因如此,他指责这都是“宋待士太厚之故,纵有罪恶,止从黜谪,绝少岭海之行,久已习见,以为当然,一旦有此远谪,便群相惊怪,不论其得罪之深,反以为用刑之滥。政苓纵弛,人无畏惧,实由於此,宋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