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小说网 - 原创同人 - 中国人的教训(共2册)在线阅读 - 第五章《中国人的教训.下册》(1)

第五章《中国人的教训.下册》(1)

    ??宋元

    ??宋太祖的誓碑

    ??赵匡胤(927—976) 宋朝开国皇帝。他依据“先南後北”的策略,完成统一大业;两次“杯酒释兵权”,解决藩镇割据的局面;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燕云十六州。

    ??皇帝发的誓,而且是开国皇帝发的誓,对其继承者是具有绝对的权威和约束力的。

    ??九百多年前的赵匡胤,敢立这块不杀士人的石碑,固然出於他万世基业的考虑;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势所必然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行为。中国人好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赵匡胤要结束军人对政治的乾预,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第一位。“枪杆子出政权”,此乃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真理,但另外半句,早在一千年前赵匡胤就身体力行了,枪杆子可以出政权,但这个政权绝不能再被枪杆子左右。实行文官制度,由政治家治国,而不是军事家治国,便是赵匡胤执政的奋斗目标。誓碑虽小,意义重大,因为它极其明确地刻了“不杀”二字,也就给实行这种文官制度有了最起码的保障。

    ??在此之前,中国的士人,也就是文人、读书人、知识分子,是被统治者视为呼之即来挥之则去的“衙役”,是被权力拥有者视为用得着时用之用不着时甩之的“抹布”,是被当官的、有钱的、拿刀动枪的视为可以骑在头上拉屎撒尿的“臭老九”,当然更是被以秦始皇为首的暴君们视为大逆不道的整肃对象。在此之後,至少在这块深藏於密室的誓碑上,有一行字:“士人不可杀。”大宋王朝,第一,并非没有杀过士人的纪录;第二,但也确实有士人杀得较他朝为少的纪录。这誓碑意义非凡。

    ??中国之文化精神,其辉煌灿烂,其博大精深,其传统悠久,其生命力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