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登闻
马车经过了宫城的正南门,此门名叫午门,南京民间俗称午朝门,因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午门前一条御道街上,行人却不多,张昭华得以看得清楚。 南京都城的午门和後世故宫午门相似,为三孔门券两边有双阕建筑,顶上构筑雁翅楼,底部汉白玉须弥座印在张昭华的眼里,带给她熟悉的感觉。 然而让她眼前一亮的,并不是午门,而是午门硕大的皮鼓—— 登闻鼓! 这个东西是做什麽用的,张昭华电光火石之间忽然就明白了,是皇帝设立,让冤民敲鼓申诉的东西,即某些重大案情和冤抑莫申者,超出了一般诉讼管辖和诉讼程度之范围,便可敲击此鼓,直接向最高统治者申诉。皇帝将亲自受理,官员如有从中阻拦,一律重判。 此制度并不是明朝独有,而是沿袭了以往,早在西周之前就有了登闻鼓制度的雏形。所谓“有狱讼者摇鞀”,鞀就是古代大臣用於伸冤进谏的一种小鼓。周礼甚至提及了西周有一个着名的路鼓制度,允许有冤无门者来击鼓申诉,讲冤情直达於上。 唐朝是登闻鼓制度的确立和形成时期,而宋朝的时候,走登闻鼓诉讼的程序已经完善。宋朝整体的司法制度非常严格,不但设立了完备的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而且还派重要的官员任职来管理登闻鼓。 元朝甚至也保留了登闻鼓,直到国朝,开国皇帝十分注重下民申诉,为了爱护百姓,特许直奏皇帝本人。也就是说,在最初那几年,只要有人敲鼓,皇帝就亲自接见。哪怕是东家丢了一只鸡,西家少了一头牛,也由皇帝听闻诉讼、亲自裁决。 张昭华就是见到了这个东西,才算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