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文渊阁
张昭华坐在榻上,看着新送来的奏报——上面写着最近的朝中大事,一个是安南黎苍遣使奉表朝贡,一个是户部尚书夏原吉奉命巡视浙西,治理苏松、嘉湖水患。 她摩、挲着玉镇纸想了一下,道:“将北平鱼鳞图册和富民籍册取来。” 今年苏松并没有水患,尚书夏原吉以治理水患的名义去往苏松,张昭华认为,是准备施行“富民实北京”的政策,就是说,皇上准备徙苏杭的富民来填实北京了,这和当年高皇帝做的,徙富民填实南京是一个道理。 富民籍册中要增加上万人左右,而这些富民的安顿甚至比从山西来的流民还要复杂一些,她的鱼鳞图册还没等到,却见等到了高炽准备发往通政司的一本奏疏。 高炽如今所有的奏疏,统统都要在张昭华这里过一遍才能发出去,这一回也不例外。不过等张昭华打开一看,不由得摇头道:“这一本,就留在我这儿,不发了。” 高炽写的什麽,他写的是,请发流罪以下垦北京荒田。 北平六府,人口其实不多,周边有许多荒田等待开垦。从山西来的几万人也不够,高炽这奏疏,似乎没什麽问题。 但是,如今被派来垦田的,不是流民、罪民,而是山东的老百姓,其中以济南人最多。 这些人没有罪,都是平民老百姓,他们不是山西的那群无田无业之人,在北平就定居了——他们每个人都有家有户,是作为民夫,来北平服役的。 张昭华太知道这是为什麽了,靖难之役的时候,皇上兵锋所至,几乎是所向披靡。唯独在山东,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还差点没命。上天眷佑,皇上生生辟出了一条捷径,攻占了南京都城,当了皇帝。他深恨山东百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