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四 科举
显较往年多,却是十足十的为难人。 因为这次宿岩采取了打分制,这些在榜的举人後面,还跟着他们的考试分数。策论、贴经、墨义、数算、常识五门,一门一百分。 排名第一的举子,考了三百九十分,榜单上是没有他的具体分值的,不过贡院那边还准备了一个分数单。 游蕊拿过来看了看,发现前五十名都是靠着数算和常识两门给拉开分数的,而到了後面,就出现了几个策论、贴经一般而靠後面两门提分上榜的。 这样的人,对於传统的读书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同行。 这次的乡试,包括京城在内, 周边五个省府,用的都是新题目,也不知道会不会引发读书人的不满。 游蕊把担心说了出来,宿岩指了指榜单,“能在榜单上的,前三门都学出了门道,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真正有才的,都在前面排着呢,後面这些都是一般的,落榜的也是一般的,他们凭什麽不满?” “要是真出了闹事的学子,这後面必然有推手,所以只要看住宫里,就不会有事的。” 不过这次乡榜增加别的科目没有提前通知,对於一些学子来说的确不太友好,来年二月就是会试,乡榜张贴之後,便把要考的数算和常识的大致范围圈定出来,下发到各省份。 科举的变革就这样开始了,八月末的邸钞有一篇由翰林院文士写的文章,专门说明科举中以定分别优劣,增加两门新的考试内容,这些相关的变革。 朝廷邸钞每个驿站都能收到,即便是最南边的小县城,走水路,也会保证在二十天内送达。 这份邸钞下去後,在读书人中间的确引起不小的议论,但也没有引起什麽要反抗的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