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开明
我们的治理。” ??後面一名官员说道:“大都督,《左传》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羌人不服王化,还是应当小心看待。” ??“切不可乱语。” ??沈晨皱起眉头,回头说道:“孔子之做《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於中国则中国之。不管是狄夷还是汉人,只要能够遵守中国之礼仪,便为中国之臣民。羌人、氐人、胡人、汉人既在我凉州,便为我凉州之民。先贤当年以夷夏之论,并非是指汉人血脉就一定是夏,夷人血脉就一定是夷,而是指夏有礼仪、文明,代表了先进的文化;夷人野蛮、尊卑不分、代表了落後的文化。若夷人能够读书识字,通晓礼仪,得以智慧,自当也是华夏之民也,岂能视之蛮夷?因而尔等切记对待胡汉当一视同仁,不可像王弘、来机、刘秉等撩那般有失偏颇,歧视夷人,造成夷人叛乱不断,就把他们当做同样的汉人对待即可,明白了吗?” ??“是。” ??身後的凉州官员都愣了一下,然後纷纷应是。 ??“入夷则夷,入夏则夏”这句话其实并非孔子所说,而是元朝大儒许衡为了给元朝正统提供合法性提出来的。 ??孔子原意其实是不强调以种族、血脉为标准,而以文明礼义作度量。 ??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後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若夷狄向慕中原,能行礼义,则褒扬而进之。若华夏却偏行蛮夷之事就会沦为蛮夷;反之亦然。 ??所以自古以来的先贤在这个问题上看待的还是很精确,不以血脉为标准,而是看他是否遵从义礼。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