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宣传
书迷正在阅读:我是三国李世民、人在秦时,未来可期、蒸汽大明:别再叫我监国了、秦月当空、只想摸摸的我能有什麽坏心思、反派日记:女主人设崩了、身为超人弟弟的我却成了祖国人、柯南之拒绝告白、珈百璃的幸福生活、疯狂心理师
宁可不要朝廷“荫一子”的政治待遇,愿意拿这个来换追封三代——这特麽的图啥,朱翊钧穿越前肯定表示理解不能,但现在已经完全理解而且表示这样正常,很和谐。 一个孝字,既是统治的基石,也是激励的利器,更是禁锢的枷锁——万历四年的年底,京师又开了一家报社叫做《新民日报》。 根据後世史学家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结论,《新民日报》很可能是为了尽快打开局面,这才在创刊号上就直接扔出了一个大炸弹:“丁忧制度,合理还是不合理?” 这篇文章,直击朱元璋钦定的文官丁忧制度。开篇明义即解释“丁忧”: 《尔雅·释诂》:“丁,当也。”遭逢、遇到解。《尚书·说命上》:“忧,居丧也。逢父母丧之意,又称“丁艰”。随後文章又说,丁忧之制起於汉末,而兴盛於晋。晋代时,不仅父母之丧要去官丁忧,逢兄弟姐妹之丧也要守制。 隋唐、两宋,管理守丧之制度大备,及传至国朝,定制为父母治丧,文官丁忧。 概括了几句大家都知道的定义和事实之後,文章开始讲丁忧制度的内在原因:“子有父母之丧,君命三年不过其门,所以教人孝也。古者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门,诚以居家孝,故忠可移於君,为人臣者未有不孝於亲而能忠於君者也;为人君者未有不教臣以孝而能得其臣之忠者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丁忧制度是皇帝在教大家如何尊亲守孝的制度,忠臣只能在孝子中间产生,因为他孝顺父母才能忠於君主;而君主不能选不孝之人,因为他不可能忠君。 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