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小说网 - 原创同人 - 万历新明在线阅读 - 第136章 盘点(下)

第136章 盘点(下)

在宋、元发展的基础上,跃升了一个大台阶。基本上和西方保持同等进步速度。隆庆年间,火器已居明军装备之半数。戚继光的部队,火器配比达到了惊人的六成半。

    而且以神机营为代表的火器部队,标志着整个明军的战略、战术都围绕着火器展开了变革。而戚继光所言“有精兵而无精器助之,是为徒强”以及他对火器的高度重视,开发出来的各类战法,都说明此际的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火器的发展并未落後,甚至可以说并驾齐驱。

    但因为没有理论指导,明代火器的发展也呈现百花齐放,威力不足的特点。

    朱翊钧穿越过来以後,很快指出了火器发展的问题,将三眼铳、一窝蜂、喷火箭等火器制造一律裁撤,以鸟铳为本,专攻火药制取、铳管材质、定装火药、燧发、後装等方向。

    关於大炮的改进方向,朱翊钧指导兵仗局,从火炮用药、炮子和炮管材质以及气密性上下功夫,总而言之和鸟铳一样,必须射击更远、装弹更快,威力更强。

    至於掷弹兵方向,朱翊钧指导工匠利用石油粗加工产品生产火油瓶和铸铁手榴弹两种产品,一种用来放火,一种爆炸伤敌——这两种技术水平很低,最先完成改进。

    经过三年的努力,由於火药制取和钢铁冶炼方面终於取得长足进步,加上朱翊钧长期坚持重赏能工巧匠,激发了明代工匠的创新热情——万历三年,新版鸟铳“万历十四型”终於定型生产。

    该枪在发火方式上,改进了已经装备明军的自生火铳,与自生火铳不同的是,加入待发机构,使其更加可靠。另外,为了尽量做到防雨,又加装了龙头盖,可将燧石至於盖下——仅能防小雨。

    在火药方面,朱翊钧开始以为明代并无颗粒火药,後来才知道有,就是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