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凶饥曰蝗,众臣争相
??时间飞逝,眨眼间京城迎来烈日高照的七月。 ??古人有云,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 ??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帆帜皆尽,其害尤惨,过於水旱者也。 ??据後世统计,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仅是有记录的蝗灾便多达71次,即平均每3.8年爆发一次。 ??弘治登基已经四年,虽然始终一直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但上苍从来都不会因为皇帝的品德高尚而减少自然灾害。 ??事实上,一个封建王朝能否有效地对抗得住自然灾害的考验,往往跟这一时段百姓能够接受的压榨程度有关。 ??在王朝的前期,广大的百姓往往都拥有更强的抗压能力,所以重大工程通常都是在王朝的前期方能完成。 ??若是到了中後期,像喜欢通过加派加征方式来加税的嘉靖,修建方形大外城成为奢望,致使北京城最後变成了凸字形。 ??每当百姓承受压榨程度达到最大峰值的时候,便会爆发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这个王朝离毁灭便不远了。 ??崇祯虽然怎麽看都不像是亡国之君,但大明王朝从嘉靖开始的加税过於严重,最後其实难逃亡国的命运。 ??朱佑樘是大明的第九位皇帝,虽然数字看似比较大,但截至目前王朝的寿命不过是123年,所以只能算是王朝的中期。 ??虽然百姓还有很大的压榨空间,特别朱佑樘还废除高利贷这种加速王朝毁灭的催化剂,哪怕朱佑樘再如何胡来亦不会轻易到达灭国的程度,但处理这种自然灾难对每个执政者都是一种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