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万难唯钱,君臣苦乐
遍野。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 ??不论是哪个时期,虽然一些人享受到了和平盛世所带来的繁荣,但生产力低下注定需要更多的百姓负重前行。 ??只是很可惜,普通的劳苦大众一直都没有发声权,历史是由文人所书写,甚至是由文人定义好与坏。 ??周朝明明是一个生产力低下的奴隶制王朝,结果在文官集团的极力渲染下,反倒成为了治国的标杆。 ??很神奇地,既出现了武则天的周朝,亦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後周,似乎周朝真是一个使人人丰衣足食的时代般。 ??时至今日,哪怕明制对六部尚书有固定的称谓,但官场仍奉行周朝称呼。 ??吏部尚书称为天官或太宰,工部尚书称大司空,礼部尚书称大宗伯,户部尚书称大司徒,兵部尚书称大司马,刑部尚书称大司寇。 ??虽然几经变迁,但《周礼》在政治思想上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主观观点认为:乱世崩溃於《周礼》的瓦解,盛世则是源於《周礼》的回归。 ??至於他们奉为圣人的孔子,则是将其失败归咎於生於乱世,而一个统一的王朝恢复《周礼》则会创造出盛世。 ??不过现在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当今圣上并没有盲目地追求周礼,而是着眼於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关注着百姓的粮袋子。 ??历史的光芒不能只照耀着繁华的长安城,亦得着眼於勤勤恳恳劳作的普通大众,看着他们每一年的具体收成。 ??话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