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仁义本质
    微风吹来,梨花缤纷飘洒。  一瓣,两瓣,翩然曼舞。    斜阳照射过梨树,花瓣微微泛起青色。    庞籍和蔼地问:“功课都做好了?”    乐松点头,从书袋子里拿出三四本写满笔记的书,还有一叠十数页的策论。    这数月来,庞籍对乐松阅卷的惊人速度,已是见怪不怪了。    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    触类旁通,更举一反三。    那几本书,正是他前日布置乐松细读的《盐铁论》《春秋繁露》《汉书·食货志》,还有《论积贮疏》。    官学里最近在教《史记》,这几日,讲到汉昭帝刘弗陵。    对於官学里的其他学生,只求让他们大致了解历史便可。    汉昭帝始元六年的“盐铁会议”,庞籍在课堂上一笔带过,但却私下给乐松加了许多功课,让他查阅相关的典籍,再撰写策论。    庞籍细细翻看那策论,忽而,眉毛紧皱,不悦也不解道:“你不赞同桑弘羊的说法?”    “盐铁会议”,说的是在汉始元六年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到达京城长安,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官员,共同商讨民生疾苦的问题,後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事项,展开了激烈争论。    贤良、文学们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政策,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他们以儒学为後盾,讲道德,说仁义,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孔圣先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有伤风化,以致世风日下。    同时,他们还重提了法家的重本抑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