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故弄玄虚
    “百姓手中钱财是有定数的”,这难道不是常理吗?    这有什麽可辩论的呢?    无独有偶,苏轼想的和司马光一样。    他用力吸了口气,让自己镇定下来。    忙乱地翻着手上的劄记,丝毫没有帮助。    他们这方在讨论的时候,推算对方会用的策略是收集实例,他们必定会寻找为东西市商户供货的农户、工匠,记录他们的收入上涨,以论证物价上涨对百姓有利。    故而他们反方的四人这几天也马不停蹄地到坊间、城郊,搜集了不少反例。    万料不到,乐琅却把争议引到“百姓手中钱财是否有定数”这里。    此话虽说是常理,但是万一对方真的有证据反驳的话……    倘若此话不成立,那麽他们这方的论点也会随之瓦塌。    好一招釜底抽薪。    好一招李代桃僵。    好一招,破中求立。    苏轼甚至不敢转头向王安石请教。    王安石教训得不错,他确实是掉以轻心,确实是草率行事。    事到如今,苏轼只得擦了擦额角的汗,勉强应对。    王安石知道他的无助,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看对面。    苏轼往那正方的席位看去,发现司马光也是一副茫然沉思的模样。    “王先生,这……?”苏轼压低声线问。    王安石点了点头。    原来……    苏轼恍然大悟,心里仿似看到希望的黎明之光。    原来,不过是乐琅的故弄玄虚罢了。    就连对方的主辩手也对此事不甚确定。    哼,那麽,我就将计就计好了。    苏轼这般心里想道。    ……    “正方二辩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