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粗茶淡饭
乐琳接过来那银锭一看,也是十分惊奇。 这是她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个时代的银锭。 手中的银锭比电视剧里看到的要小许多,最长处只有寸余大小,在银锭的底部刻印有“崇宁通宝银锭”六字。 乐琳惊讶的是,这个时空的宋朝竟有官方法定的银锭货币,於是心里不禁松了口气。 这般一来,劣币效应便可以更容易解释了。 “你仔细看看这枚银锭。”乐琳把那枚银锭举到窗户前面,让众人能更清楚地看到它。 王安石又复接过银锭,左瞧右看,并不觉得有什麽异常之处,於是皱起眉头对乐琳道:“某并不发现有何异样。” 乐琳将这银锭翻了个方向,正面的一个边角已经被磨平,又被人补了个铜质颜色的小角。 “你瞧瞧这里,”她指着那儿道:“这里缺了一个角。” 王安石不解道:“钱监里明律规定了的,银两缺损不过三分之二,照常使用。” 钱监,是官署的名称,在唐宋时期,这是负责监督钱币铸造和流通的部门。 乐琳问他:“难道,这银锭从钱监那里造出来的时候,便是缺角的麽?” “当然不是!” 王安石直觉得这话问得好笑,一时间,他更肯定“乐琅”只是个民生脱节的纨絝子弟,於是脱口抢白道:“这银锭初铸造好之时,定是完好无缺的,在民间流通得久了,自然会有相当的损耗。” 可他才说完这话,心里忽而想到一个从前都没有发现过的细节,脸色一下子凛然起来。 恰好这时,乐琳又问他:“那你可曾在市面上见到过完好无缺的银锭。” 王安石心里想的亦正是这个事情。 他细细将脑海中的记忆再翻寻了一遍,惊讶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