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借刀杀人虽妙计 搬石砸脚反痴拙(下
专一,要忠诚,要克制欲望,等等等等。 ??在早期的宗教中,关於信仰有一定的排他性,越古老越严重。为了防止文章被和谐,我们不提细节。但是最古老的那些西方宗教教义里,对於埃及和迦太基地区的异教遭到清洗都是抱着漠视的态度。晚些时候的宗教则相对柔和一些,讲究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再到更晚些的混成宗教,则更倾向於去相互理解。这种认知的进步,代表了文明发展程度的不同。 ??现在我们把视角回到中国,为什麽中国没有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形式教派呢?我们之前解释过很多原因,但是现在笔者可以给出一个更直接的。因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智力的开化启蒙太早,圣人太多。正如古希腊文明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形式宗教一样,中国在公元前8世纪就开始了百家争鸣,语录体传记何止千百?且皆有文字传世,可供人阅读,辩论。而西方世界是没有那麽多读物的,由於纸张和印刷术的限制,即便是圣经,抄本也不多,大多还是依靠口口相传。但是东方的情况则完全相反,一旦有了足够多的竞争思想,那麽这些语录的作者就只能止於人,无法逾越为神。百家争鸣时期的大多数语录体都可以自成体系,派生宗教,什麽智信仁勇,善恶两分,阴阳辩证,各种鸡汤管饱。这些诸子语录起初也有一定的排他性,比如惠子与庄子的龃龉,庄子对孔子的弱化,儒家对公孙龙的抨击,但是由於竞品太多,没有人能够也没有人敢於对所有异说进行群体攻击。这就是文明带来的制衡。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儒,道,墨三教甚至相互融合相互吸收,成为华夏文化的主体框架。这些宗教雏形的语录体分歧因何而终呢?终於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