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各人都有些身不由己
。 对此,朱慈烺虽然极其无奈,但也只能默默接受。 说到底,人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当你被一条条若隐若现的因果托往高处之时,又何尝不是受着它们的束缚? 这大抵便是欲戴王冠,便得先承其重吧。 朱慈烺的烦恼并非个例,它普遍存在於每一个身居高位者的身上。 当然,也有人不顾现实情况只想实现自己心中所想,可遍览史册,却只看到一个个受反噬者或身败名裂,或国破人亡,却是极少有能落了好结局的。 对此,朱慈烺因着种种而有极深的认识,但怪就怪在将从白山黑水之中走出没有多少年的满人似也对此了然於心。 “对肃亲王来信,诸位有何看法啊?” 就在朱慈烺正思量该以何种方式解决两广之时,身在北京的多尔衮非但没有因多铎的战败而忧心,反倒已更加强势的姿态,直接将其他几位亲王唤到了自己府中。 实际上,在多铎退回江北之前,清廷各方便已得到了其军大败而归的消息。 按着常理来说,这是一次能够沉重打击多尔衮的机会,不论忠於小皇帝的势力,亦或忠於豪格的势力都因趁其还未做好应对准备之前发难。 可谁曾想,这已过了近月,北京城里虽然暗流涌动,但却愣是没有一个人敢公开谈论江南战局,直到昨日有匹快马自西北而来,各方这才有了些明面上的动作,而多尔衮也才施施然将各方在京城的代表唤到了自己府中。 “多铎虽败了一场,但也不是什麽大事,豪格还是小题大做了些。” 将信纸放到一旁,郑亲王济尔哈朗便有些不屑的说了一句,其後老代善更是从战术层面为多铎开脱,似乎也觉得豪格不该小题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