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地是由蔡立民尤其是潘艳萍的描述所建立的印象:衙後街的房子住起来固然舒服,可居民却是三教九流,少数人更是流氓成性,对他们不能放松应有的警惕,更不能轻易交往。 出於维护家庭和谐的需要,对丈夫的不同意见,冯舒华不予置论,但她更多的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讲他人,就说和自己同住一个大院的郑文淑吧,当她第一次和这位家庭妇女相遇时,就觉得对方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因为这位女性非常耐心地介绍相关情况,而且态度是那样和蔼。尽管在这之前,有风儿吹进她的耳朵,道是对方丈夫出身资本家,还有海外关系,此刻正在接受审察,云云。 就这样,怀着和丈夫不一样的看法,冯舒华将家搬进了衙後街,与郑文淑做起了邻居。对此,桂青林虽觉得她有点cao之过急,亦只有同意的份。而之所以如此,除了各自调进的机关家属宿舍已满,一时间无有空置的房子可供安排外,还有一点,那就是这个家从来是妻子说了算。不过,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後,桂青林也渐渐认同了妻子的判断。 从搬进这个院子起,他们一家就得到了郑文淑的照料,对方不是在即将下雨时帮他们收好晾晒在大院内的衣服,就是帮助照看他们放学回家的儿子做作业,至於代他们接收报纸邮件什麽的亦是常事,使他们实地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情谊。尤其是当知道对方的丈夫曾是任职多年的人民小学校长,两个儿子都很会读书时,更是平添了一份好感。终於有一天,桂青林对冯舒华说道:“这户人家为人不错,我看你得空时可以去串串门,毕竟今後要长期为邻。” “想明白了?”冯舒华斜睨着他,哼了声, “不会影响我们了?” “你都说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