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中国人的脚步!
生意,大多就会落到这家保商手中,这也是行商之间互相竞争的一种手段。 ??从夷馆本身来讲,出租给洋人大班,也是一桩好生意。夷馆造起的时候,耗资不菲,都要花上好几千两纹银,但是出租给洋人,收入自也不少。夷馆一个贸易季节的租金,以面积、条件等不同,当在五百两至一千两纹银之间。只要经营的妥当,没几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再说,对於行商而言,这几千两银子反倒是一件小事。 ??清廷不愿和洋人多打交道,所以也不允许洋人在广州设立长久性驻地,甚至每年年节那一段时间,广州的洋人都要去澳门过冬。洋人大班也只能用年年租用夷馆来作为自己本公司的临时办事处。 ??可红巾军与清廷的规矩大不相同,对洋商的控制放宽了许多,虽然也税重了许多。来上海的美国、丹麦、瑞典三国商人,初来乍到,一开始仍是习惯性的在港口租借建好的房屋和仓库作为自己的落脚点和储备处,可是随着时间一长,他们人就自己反映了过来——红巾军可没规定自己不能在上海港长年立足啊?甚至往内地都可以行走了,那,拥有一处长久性的商馆不可以吗? ??红巾军上海政府和海关对他们的答覆是——完全可以。只要不出上海港区的规划范围,他们可以完全自主建造自己的夷馆。而且还告诉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规划范围还会逐渐扩大。 ??当哥德堡号驶抵上海港口的时候,三国中实力最为雄厚的美国商人,在交付一万块鹰洋後已经首先取得了港区一块临江地皮三十年的使用权。现在正在自行设计着商馆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