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播撒希望的春天
何派人下乡的难题没有?” ??“……草民等愚钝,还是想不出好法子。国舅爷们愿意到各地开店雇人坐馆,各地把行会也张罗起来倒是容易,咱这一行难得受到陛下如此恩典。但以前都是讨生活,去乡里,既苦,又怕是难以糊口。陛下看重此事,去的人还得是好手,嘴上本事了得才行……” ??“先把各地行会都张罗起来,快谈轩先开起来吧。”朱常洛也没有急切,“这一行好做了,总有更多人。学徒多了,老师傅们也不用那麽累。将来,朕再想法子吧。” ??这种事情恐怕必定是要补贴着去做的,但补贴给了,事情有没有做对於朱常洛来说才更加重要。 ??所以涉及到监督检查方面的问题。 ??泰昌三年开始了,漕船已经在陆续过淮,载着从江南解运的巨量银两。 ??紫禁城的改建工程热火朝天:不缺银子,那有什麽不好办的? ??一房四院格局初显,工部在增设清吏司,许多衙署都在增加官位。 ??厉行优免在去年就有了“先例”,今年开始无非“照旧”施行。 ??这一年开始再没有尖锐并且紧迫的矛盾了,去年、前年太痛了,今年似乎要开始习惯了。 ??乡试之年,恩科之年,武举会试和殿试之年,这一年的春天播撒的都是希望。 ??朱常洛慢了下来,许多时间用来满足自己的“喜好”:听说书,和百家苑里的教授、学子及万岁山那边的大匠、道士们一起探讨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大明好像终於平静下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