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小说网 - 原创同人 - 大明国师在线阅读 - 第526章 经学

第526章 经学

》主要采用王弼注释版本,《尚书》用孔安国传、《春秋》则用左传,在借鉴前儒的基础上,孔颖达删修笔削数易其稿,史书记载“必取文证详悉,义理精审,剪其繁芜,撮其机要”,最终稿的质量相当之高,因为有所取舍侧重,所以基本上没有官修书籍普遍杂而不纯什麽都往里塞的毛病。

    ??实际上,孔颖达不仅开创了“义疏派”,成为唐代官方经学的标准,并成为科举考试教材,而且其人画像在贞观十八年就进了凌烟阁,贞观二十二年孔颖达逝世的时候直接是陪葬昭陵的待遇。

    ??可惜,如此一代儒宗,在程朱理学的刻意掩盖下,基本没什麽人知道了。

    ??至於为什麽掩盖,主要原因就是朱熹在注释四书方面下的工夫很多,但五经则不然。

    ??朱熹一本《四书章句集注》,确实可以自傲地说注透四书了,这个没得黑,姜星火也得承认。

    ??但五经方面,书类,朱熹没注过,诗类的《诗集传》,易类的《周易本义》,礼类的《仪礼经传通解》,都只能说水平有限,春秋类的话,朱熹没正经注过,《资治通鉴纲目》算是他史学观点的体现,但经学是最讲究诂训的,朱熹这种喜欢断章取义另创新解的选手,在经学这种发展了近千年的完整体系面前,根本就没有断章取义的余地。

    ??为什麽?

    ??因为能解释考据的地方,早就被古文、今文学派和後来的南、北学,乃至唐代“义疏派”解释考据完了。

    ??所以,朱熹所以五经方面并未超过唐代《五经正义》的体系,也就不愿意多谈了,自然就会选择掩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