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金菊看上了1把古筝
“我说森娃子,从小到大,你们三兄弟,你是最有孝心的一个,今天恐怕你是骗我的吧?就这麽一台破古什麽来着?居然值50两银子,有那麽贵了。“ “娘亲,可千万别不相信,要是这台古筝,下面的支脚没有弄坏的话,少说也能值两百两银子以上,我说50两银子,那都是保守估计了的。” 何氏将信将疑的相信了。 毕竟,大儿子金森,是个木匠,他经常跟木器打交道,说不定他真的知道一点行情。 不过,何氏是真的不愿意拿着一篮子柿饼,去换所谓的古筝,因为在下理巴人眼里,好东西往往都是中看不中用,不像萝卜,白菜,红薯,洋芋,来的那麽直观,至少能填饱肚子。 娘亲何氏,还是有点纠结的说: “既然这台古筝值50两银子,咱们和他们非亲非故的,人家平白无故的送给我们,是不是太大方了一点,我们用柿饼,去换古筝,真的好吗?“” 说一千道一万。 其实,何氏就是不愿意,所以才说了这麽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我说娘啊,虽然,我们的农家日子过得有滋有润。不过,我还是想弱弱的对您说,真是贫穷限制了您的想象力啊。50两银子,对於有钱人来说,那都不叫事儿。娘是不知道那些商贾贵胄的,有些人,一年少说也能挣100万两银子,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倘若要是到了京城,这样的人还不是一个两个,少说也能薅一大把。”金森有条不紊的向娘亲何氏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