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天下人都是盐商
?而这还只是盐商财富中的冰山一角,还有一个数据能够大概反映出明代的盐商到底多有钱。 ????万历以後盐法改为“纲盐法”,也就是朝廷只负责批盐引,其他的全部由盐商和灶户之间完成。 ??当时规定每引盐“批发价”六钱四厘,外加盐税三两、公使银三两,合计每引盐的官方“批发价”应该是六两六钱四厘。 ??而当时全国持有盐引的商人按照地区划分为十个“纲”,每“纲”为盐二十万引。 ??算下来朝廷应该得到的银子是,二十万引乘与十个“纲”再乘与六两六钱四厘,合计朝廷应该得银一千三百八十万两! ??是每年,一千三百八十万两白银! ??但实际上,明末的盐税收入只有二百五十万两! ??剩下的一千一百三十万两去哪儿了? ??无疑,是进了各级盐政官员和各大小盐商的口袋! ??而大明运转了多少年,这些蛀虫就趴在食盐这条利益链上吸了多少年的血! ??整整两百多年下来,盐商该多有钱想都不敢想! ??当王安将上述数据一一说出,崇祯眼睛都红了! ??每年一千三百八十万两白银,你们只给朕二百五十万两! ??真他娘的把朕当二百五了是不是! ??原本对王安说的“大家一拍两散多好”的言论还不敢苟同,但是在得知盐商把自己当二百五之後,别说一拍两散了,拖着盐商同归於尽的心思都有了。 ??他奶奶的,劳资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