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艰难的选择
观察两年,但从姜舒梅交了这份超越满分的作业後,他已然下了决心。 “姜舒梅同学,我想问问你愿不愿意加入我们项目组。” 姜舒梅一愣,“可我才大一?” 陈文轩笑了笑,“牛顿二十一岁提出了计算向心力的具体方法,爱因斯坦26岁时发布了《光量子》、《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的论文。对於真正的天才而言,年龄从来都不是阻碍,而是荣耀。” 姜舒梅沉默了。 牛顿曾经自谦地说他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姜舒梅却认为这句话更应该形容自己,她只不过提早学习了未来二十几年的知识,绝非是教授口中的天才。 但她同样意识到,如果加入项目组,必然能做出一些贡献。 对於技术而言,最难的不是创新,而是选择。 当一个技术的发展通往多种方向时,每一次尝试和探索都要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真理是谬误的巨大集合体,只有排除了错误,才能探索出正确的道路。 而姜舒梅作为一个未来的人,恰好能选择出正确的路。 然而这和姜舒梅给自己预订的未来并不符合。 她没有多麽伟大的志向,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再一次白手起家,让自己和母亲过上好日子。 做生意是姜舒梅最熟悉不过的事。 通过复制现在还未曾出现过的商业模式,以及对未来趋势和政策的熟悉,她毫不怀疑自己会成为最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 而加入项目组,则意味着姜舒梅会走向科研的道路,即便做出再大的贡献,也未必能转换成金钱。 姜舒梅一向是认准道路不会偏移的人,但面对陈教授希冀的目光,她破天荒地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