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小说网 - 原创同人 - 澳门文学编年史(全五册)在线阅读 - 第十八章《澳门文学编年史1》(18)

第十八章《澳门文学编年史1》(18)

乐部》。

    ⊙ 本年逝世的作家有“近代岭南四大家”之一黄节。黄节诗以“深婉”为特征,在岭南近代诗歌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其诗歌的特质有三:一是注意意象的营造和色彩的敷设,颇有唐人风采。他的诗注重意象营造,意警象丰,感情充沛,词句清丽,色彩繁复而不俗艳——这就是所谓的“唐面”。如“嫋嫋春幡原囊见,深深红烛又宵来”(《春夜同栽甫过素梅阁听曲》),“花後长莲才寸寸,萍生与柳共漫漫”(《春尽前一日园榭中作》),这些诗句以重笔作丽语。唐朝诗人中,他取法李商隐、杜甫较多。李商隐的凄婉缠绵、杜甫的沉郁顿挫,他都潜心品味、吸收。黄节诗歌有高亢雄浑、激越奔放,也有沉潜顿挫、凝重苍劲,但都情真意切,且立象尽意、情景交融,不平实,少直白。再如《白菊花》的“重语当年事已难,相逢篱落叹无端。欲持旧句题新意,终惜残英减夕餐。霜晚尚容秋後见,岁暄宁抵客中寒。惘然为汝低回久,斜日枝头细细看”,写得凄婉旖旎。“终惜残英减夕餐”用的是屈原《离sao》“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意,其芳洁凄婉倍现。最令人惊喜的,则是末二句“惘然为汝低回久,斜日枝头细细看”,对花“忘形到尔汝”的诗人,徘徊吟咏於斜阳花下的风流,境如再现。

    ① 吴志良,汤开建,金国平主编:《澳门编年史·第五卷·民国时期》,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541页。

    二是造意铸语,自然工妙,特别擅长对偶句和虚字运用,深得宋人真传。黄节七律成就最高。七律诗体,贵於声谐语俪中见纵横变化,最见功底。黄节的七律偶句师承宋法,把句子散文化,“寓单行之气於排偶之中”,注重上下句子的变化。单看一句,平淡无奇,但上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