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小说网 - 原创同人 - 澳门文学编年史(全五册)在线阅读 - 第六十七章《澳门文学编年史5》(1)

第六十七章《澳门文学编年史5》(1)

澳门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文学艺术的发挥仍然被作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作家自身的文化视野所限定,所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并不十分突出,对主体意识的凸现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还有欠深化。这样的文学形态也就成为澳门文学的主要特征。

    就文学作品本身而言,澳门华文文学都是沿袭“五四”以来的文学传统的创作手法,由於受地理位置的局限,表现的是一种温情脉脉的文学现象,具有一种真善美的文化意蕴。如林中英的小说集《云和月》、周桐的长篇小说《错爱》等,以及《七星篇》(七位女作家合着)、徐敏的《镜海情怀》、凌棱的《有情天地》、鲁茂的《望洋小品》等。

    从这些作品来看,作家们以一颗颗强烈的爱心去关心广大市民的疾苦,表现着一种温柔敦厚的内心世界,弘扬善良人性的光辉,怀着人道主义的关怀,充分地体现了真善美的特色。然而,这种真善美的抒写无形中局限了作家的艺术视野,由於作品中的人物个性没有矛盾和冲突,艺术表现较为单一,缺少自我意识的弘扬,主体意识还没有进一步深化,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刻画还没有全面发挥,使作品呈现一种“温情脉脉”的基调。由此可见,小说、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内在的文化精神的表现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疑,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个“小地方”,如果能将地方色彩的精髓放在技巧成熟的创作中,也不失为具有地域特色,从而进入世界文学着作中。另一方面,尽管澳门的作家已经自觉地提高思想性和艺术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作品不过表现为作家体验的交流,缺乏将作品中的生活气息与时代脉搏、与广阔的整体社会联系起来,不能把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