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为啥总有刁民想害朕
艺术作品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产品,依存於一定的物质为载体,它必须是直观的、具体的,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感性存在。 在广义上包含审美的情境美和意境美,在生活中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情感的生动、具体、的人物和事物形象。 而绘画则是将艺术形象化,说白了,就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形象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所以每个艺术形象都必须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式出现,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真实地表现出来,有血有rou,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 艺术形象又是艺术家认识体验生活的结果,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结晶,因此艺术形象又具有艺术家审视、体验生活时把握到的鲜活性和具体性,通过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能够感受、把握到艺术形象的色彩、线条、声音、动作,给人以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的审美感受。 如郑板桥画竹子,他观察、体验竹子的形象始於“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艺术构思孕育了“胸中之竹”,而磨砚展纸、稍作变相最後完成了“手中之竹”,可见竹子的形象自始至终伴随了画竹的全过程。 周树人先生就曾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 绘画侧重强调主观精神,多采取夸张、变形、象征、抽象等手法直接表达主体情感体验与审美需要,实现艺术形象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