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第105章 旗开得胜,嘉谋善政
书迷正在阅读:同时穿越:我於诸天铸就不朽之名、斗罗:武魂殿时代的云冥、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证道诸天从射雕开始、开局一把斩魄刀,打造最强雾隐村、庆余年:人在鉴查院,毒士主办!、影视:人在庆余年,迎娶范若若!、新惩罚者:我在漫威万人屠、目击流,不负皇图不负卿
		
		…可谓数之不尽。    非常之事,年年都有。    更别说一个系统正常的“磨损”,税越收越少,根本不可避免。    支出比预期多,收入比预期少,三十税一,根本不足以支撑大明朝正常的运转。    这才各式各样的苛捐杂税,巧立名目,想方设法补窟窿。    就像再往後数三百余年。    那等生产力条件立国,农税都得收到七税一,即便这样,後面也会追加提留之类。    大明朝又何等何能,正税低到三十税一?    想要改税制,那就先从试验田开始,把苛捐杂税,派回到正税之中。    等到试个三五年,时机成熟,才能开始推行全国。    试点,都是宝贵的经验啊!    朱翊钧整理了一下思绪,接着往下说:“其二,关於兼并……”    “朕可以允许百姓之间的合作生产,但不允许官户、士绅兼并。”    “具体的事,内阁跟六部去议,多试几次,多等几年,都无妨,反正只在一府之地。”    兼并这种事,有利有弊。    想要促进农业往规模化、工业化发展,兼并就是好事。    甚至於,这就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    想促使资本主义萌芽,这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还是那句话,所谓殊途同归——以什麽形式兼并,对於历史的进程或许一样,但对於百姓而言,可就完全不同了。    朱翊钧仍记得,夏衍一篇包身工,骗了他多少眼泪。    如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了,自然要试试新的路子。    朱翊钧顿了顿,继续说道:“其三,先生以为……官绅当纳粮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