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责任感
存在,相对的,这里的死亡人数也是最高,可是高危险,同样也意味着高回报,大战结束後,所有的封赏,往往也属前锋营的将士最为厚重。 此次沐凌炫布置的任务,很是灵活机动,见机行事,并没有条条框框的规定许多,也没有说不许这个,不许那个,这样一来,主将身上的束缚无疑减少太多,行动也更加的灵活自由。 所以若是这三人真是有本事的,因缘际会之下,凭着手里的五百人,乾掉戎狄的千人队,甚至两个,三个千人队,也不是什麽稀罕事。 因为这种以少对多,反而人少这边因着谋划得当,导致大获全胜的情况,实实在在的在边关发生过。 而那位让人赞叹的主将,正是现在端坐主位的沐凌炫,那一年,他以五百人接连斩获三个千人队,大胜而归,声震赤嘞草原,而当时沐凌炫不过十四岁的年纪,‘一战成名’这四个字,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他扬名立万的地方正是在金门关,当时沐德邤不过是让他带着五百人的轻骑,出城哨探,但他这个胆大的,却是带着队伍越走越远。 所谓艺高人胆大,沐凌炫离了沐德邤的掌控,犹如下山猛虎般所向睥睨,连创奇迹,最後更是以五百人,斩杀一千六百名戎狄兵士,俘虏六百五十人,成为最让将士津津乐道的,以弱敌强的最佳事例。 只是,当时沐德邤的军令严明,说了只许行哨探之事,不许和敌军对面作战,沐凌炫立了这麽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