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炮兵营(上)
上那些商人不断运来换玻璃镜的物资,上个月的进帐估计在七十万两左右,一时间赵岩手头还是比较宽裕的,因此决定扩招,扩大军器局规模。 ??火炮实验室对火炮的研究依旧进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只研究出了水压弹簧式架退法,以及套筒炮,膛线虽然制造出了,但制造非常麻烦,一个炮管的膛线要用木制拉床上的钩刀钻上七八天才能生产出一根炮管。 ??这种木制拉床非常简单,早期美洲殖民者已经能自己制造。这种工具用做前装膛线枪的生产则很快。但放到大炮上,就慢了许多。 ??炮兵营就在组建,没有炮怎麽行!赵岩只好亲自出马,一头钻进了火炮实验室。 ??在赵岩的指挥下,经过半个月的研究,制造出了炮闩,免除了後装弹药时的意外,这可是十九世纪才出现的技术。炮闩比较复杂,制造一个要花费很长时间。 ??生产力没有机械化就这通病,速度慢,成本高。 ??一门75毫米野战加农炮经过组合後,被推到了靶场进行试射。目前弹体采用圆柱型,所以不采用弹重的叫法,改为口径。 ??这门75毫米野战加农炮,倍径20,管长1.5米。加了膛线,采用後装、圆柱形弹体、架退,铸铁制成,缠了几圈钢丝,加上炮架全重630斤,弹重10斤。 ??相比後世的火炮,简直无比笨拙。後世的75多毫米的炮,倍径这麽点的,直接都能扛在肩上跑。 ??“轰!”的一声巨响过後,炮弹很顺利的飞出了炮管。工匠连忙骑着马跑去测量射程,过了十几分锺,测量出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