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何为中国人
书迷正在阅读:我的父亲太努力了、英灵时代,十连保底、木叶的词条系忍者、转生眼中的英灵时代、遮天:开局寄生帝屍,我妈是女帝、日本战国:若狭之虎的崛起、变身非常大小姐、退圈後,老祖宗靠玄学爆红了、被异形寄生的我,才不是蜘蛛侠!、一人:王也师兄,我靠叛逆升级!
之间的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属於常态,就更别提大家都是中国人这一共识了。” 朱元璋开始有点明白李晗的意思了,因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御制,导致百姓对周室的认同感并不是很强。 对,就是认同感,这三个字非常重要! 是不是随着百姓认同感的加强,所以才逐渐形成了中国人这一共识? 他不禁有些沾沾自喜,看来在老李的熏陶下,咱老朱的思维,也进步了嘛。 “然而到春秋战国时,事情出现了转机。 春秋战国,周室旁落,中华第一次乱世出现,各诸侯国互相攻伐,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 事实上,东周各国互相争雄,其实就是周王室下各个亲戚之间的伐斗,和百姓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反而增加了各国百姓之间的仇恨。 比如白起长平之战一举坑杀赵国数十万男丁,导致赵国百姓对秦国恨之入骨,但为何说春秋战国是转机呢?各国混战,从客观上而言,其实是加深了各国百姓之间交流的,交流的同时,也加深了相互的了解,而以苏秦、张仪、商鞅等为代表的门客,更是让这种交流达到了顶峰。 加深了解的同时,某种程度而言淡化了仇恨,也进一步塑造了认同感。”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这不对吧,交流能加深了解没错,但能淡化仇恨? 这话又从何谈起,大明和蒙古之间交流也挺多的,但交流越多仇恨也越深啊,哪能淡化呢? “看到这里,老朱你一定疑惑,为何交流会淡化仇恨,你一定